首页
信息公告
教育资讯
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实验视频
校外拓展
在线动画
问答社区
教育资讯
资源原站
其它学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物理
>
综合与其它
全部
教学视频
试卷中心
备课中心
综合与其它
光电效应
阅读次数: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是指光束照射物体时会使其发射出电子的物理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普朗克常数
阅读次数:
普朗克常数记为 h,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实验结果是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辐射电磁波的频率。这关系称为普朗克关系,用方程表示普朗克关系式:
波粒二象性
阅读次数:
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这种称为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的量子行为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光电效应方程
阅读次数:
光电效应实验电路
光的粒子性
阅读次数:
在高中物理选修3—4学习中我们知道光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这节课在学习光的另一个性质——粒子性。
康普顿效应
阅读次数:
在原子物理学中,康普顿散射,或称康普顿效应(英语:Compton effect),是指当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光子跟物质相互作用,因失去能量而导致波长变长的现象。相应的还存在逆康普顿效应——光子获得能量引起波长变短。这一波长变化的幅度被称为康普顿偏移。
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动态电路分析
阅读次数:
理想变压器常考的一类题目就是含理想变压器的动态电路分析,副线圈接一个电路(如下图),当电路中的电阻变化,问其他物理量怎么变,或者匝数比发生变化,其他物理量怎么变。
高中理综如何答题?有什么技巧?
阅读次数:
理科综合300分,占了高考总分的半壁江山,往届的师兄师姐们高考之后的感叹是成也综合,败也综合!三个截然不同的学科,糅杂在一张试卷上!既爱,且痛,是综合!我们必须征服理科综合!战略上讲,功夫在平时,在平时三个学科的扎实功底,在平学习时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反复训练高度熟练;考场上,则主要是战术问题。本文着重谈谈理科综合考场上的战术问题。
康普顿
阅读次数:
阿瑟·霍利·康普顿(英语:Arthur Holly 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展示电磁辐射粒子性的康普顿效应而于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时的人们尽管已经清楚理解光的波动性,但仍不能完全接受光同时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因而这一发现轰动一时。他在曼哈顿计划中领导冶金实验室的事迹,以及在1945至1953年间担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的经历也为人熟知。
德布罗意
阅读次数: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第七代布罗意公爵(法语:Louis Victor de Broglie, prince, puis duc de Broglie,1892年8月15日-1987年3月19日),简称路易·德布罗意(法语:Louis de Broglie,发音:[də bʁɔj]),法国物理学家,法国外交和政治世家布罗意公爵家族的后代。从1928年到1962年在索邦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29年因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以及他对量子
粒子的波动性
阅读次数:
光的波粒二象性
人往前走,摩擦力方向向后吗?
阅读次数:
很多同学可能会想当然的想:人往前走,相对地面向前运动,根据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可知,人往前走时,摩擦力方向向后,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马克斯·玻恩
阅读次数:
马克斯·玻恩(德语:Max 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德国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在固体物理学及光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此外,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培养了大量知名物理学家。1954年,玻恩因“量子力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给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概率波
阅读次数:
经典物理学中的粒子和波
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和异向电流相互排斥的原理
阅读次数:
同学们在初中学过,对于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个对于同学们来说很容易记住,简单的记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嘛,这可以联想到男女同学之间嘛。
不确定性关系
阅读次数:
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译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引言对于不同的案例,不确定性的内涵也不一样,它可以是观察者对于某种数量的信息的缺乏程度,也可以是对于某种数量的测量误差大小,或者是一个系综的类似制备的系统所具有的统计学扩散数值。
电子的发现
阅读次数:
世间万物绚丽多彩,那构成世间万物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呢?很长一段时间,包过多数科学家在内,认为世间万物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卢瑟福
阅读次数:
欧内斯特·卢瑟福,第一代尼尔森的卢瑟福男爵,OM,FRS(英语:Ernest Rutherford, 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新西兰物理学家,世界知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阅读次数:
在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科学家们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提出了许多模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汤姆孙1898年提出的一种模型,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布丁中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内,有人形象地把汤姆孙模型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
氢原子光谱
阅读次数:
α粒子散射的实验使我们知道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而电子则在核外广阔的空间绕核旋转。但电子在核的周围怎样运动?它的能量怎样变化?这些还要通过其他事实来认识。
谈谈光电效应实验
阅读次数:
一、光电流概念
玻尔
阅读次数:
尼尔斯·亨里克·达维德·玻尔(丹麦语: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物理学家,1922年因“他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的原子模型
阅读次数:
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这时就需要新的理论,波尔在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关于光子概念的启发下,于1913年把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取分立值的观念应用到原子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常数)
阅读次数:
万有引力常数(记作 G,也叫万有引力常量),是一个包含在对有质量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计算中的实验物理常数。它出现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也称作重力常数或牛顿常数。不应将其与小写的 g混淆,后者是局部引力场(等于局部引力引起的加速度),尤其是在地球表面。
原子核的组成
阅读次数:
天然放射性现象
3970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统计代码放这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