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 > 综合与其它

4.3 牛顿第三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3
4.3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经过上一节的实验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出了加速度和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规律。这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从本质上揭示力与运动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再次利用到正交分解法,为此我们总结出了一般的解题步骤。让学生学习更加的有方向,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会更加的熟练。但是一定要注意公式具有瞬时性、独立性等特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科学思维: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46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运动状态的改变难易又与其自身的质量有关,因此本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由于是探究他们的比例关系,在数据处理这里学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充分的讲解数据处理的一般原则。实验操作上,使用打点计数器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测量他所受的合力上会有些不理解,平时都是在书本上进行受力分析求合力,现在是真正的实物,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演示讲解和平衡摩擦力等。
〖教学目标

4.1 牛顿第一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5
4.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都有所接触,内容大致是一样的。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纠正一些片面的东西,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更加的具有科学性。牛顿所进行的不光是总结概括,更多的是创造性的对惯性和力的概念的提出,同时明确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及其之间相互转化等。学习本节课内容要正确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科学思维: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会

3.5共点力平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6
3.5共点力的平衡
〖教材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单独成章节来学习,是混杂在其它章节内容里分散学习的,正交分解法,也是首次在课本中出现,与初中的知识是没有任何

3.4力的合成和分解—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6
3.4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材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互为逆过程,我们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据此思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运用“等效”思想研究问题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在第一章也已经接触到位移的矢量合成。本节内容进一步学习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够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分力、力

3.3牛顿第三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4
3.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定性的描述,但是它与平衡的区分联系还不是很清楚,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我们平时的 受力分析,都是分析同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平衡力用的是很多,作用和反作用力是在两个物体上,两者区分还是很明显的。牛顿第三定律更加把它独立出来,提升一个台阶。我们学习从实验出发,从生活实例出发,为后续的牛顿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科学思维: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

3.2摩擦力—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6
3.2 摩擦力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而受力分析的难点又在于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摩擦力的只是没有很好的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本节课从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大小、作用点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然后把两者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在初中只是进行定量的描述,并没有拓展到有条件的描述,所以学生对静摩擦力的大小理解还不够,以及两者间的大小关系。因此本节课需要用许多演示实验动图,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摩擦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

3.1重力和弹力(第2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2
3.1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来对重力和弹力的划分来引入弹力的知识。通过放大法让学生观察到有机玻璃和桌面的的微小形变。拓宽学生的认识,在课中加入许多的动态图更加激发学习兴趣。本节的概念比较多,实验也多,所以整体的内容比较多,需要精细化安排。学生对弹力有一定的认识的,但是不知道拉力、压力和支持力与弹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清楚弹力的产生原因,无法理解弹力的方向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的专业术语。因此这节课要利用动图增加课题趣味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好弹力

3.1重力和弹力(第1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9
3.1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

〖教材分析〗
重力的知识是后面学习力学和牛顿定律的基础。本节从高于初中物理的知识出发,介绍了重力的产生原因,大小方向等,又引入了重心和力的图示法的概念。介绍了许多生活的实例,不仅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重力,可能会对这节课不够重视。本节的矢量性对学生来讲存在认识上的难度,区分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也存在难度等。可以通过设计使学生个人感受实验,进而让学生对重力的认识更

2.4 自由落体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5
自由落体运动2.4自由落体运动

〖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具体的实例,又是一个特殊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在实际生活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使得一些重的物体下落得非常快。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在空气阻力较小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这样我们这节课的实验就很重要。通过概括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前面学习的运动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推导能力,进而认识到运动的本质。课后有伽利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他人生轨迹,这都将会是学生们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图文)

阅读次数:57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习了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那么它们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互之间的的联系,上一节学习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那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和扩展,再有两者共同推出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我们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大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在图像中也会有这样的关系,从而通过求梯形的面积,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拓展学习,使学生了解五险分割再求和的这种微元法,提高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6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第一个关于运动学的公式,它将会是后面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它将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本节通过速度时间的图像为基础过度到用公式来表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与痛苦。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物理,体会物理知识表达的多元性,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初步学习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1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材分析〗
实验探究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原理较为简单在第一章的时候已经有所涉及,只是没有更加的深入和细化的学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都是类似的。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处理纸带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由实验数据做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找到加速度的值。体会图像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感受物理的美学。学生已经学习过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新教材】

阅读次数:46
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整个高中物理十分重要的内容,贯穿高中三年,具体的和牛顿第二定律紧密相连。由于加速度知识和其他的知识联系紧密,在运动分析中经常会用到它,第二章的学习更是以加速度为核心的学习,所以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速度与生活的联系不多,学生无法收获足够的感性认识,这就给他们理解和学习加速度带来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脑海里建立起相应的物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

阅读次数:51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对于本节知识轻视的心理,我们的学生容易忽略本节知识点的学习。经过对比两者的概念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速度也是矢量,我们要强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高中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会引发学生对过程量和状态量的思考,与之对应则是上节课的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了,时间是一段则可以是过程量,时刻

1.2 时间 位移(第2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5
1.2 时间 位移(第2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1.2 时间 位移(第1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7
1.2 时间 位移(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和上节的质点、参考系一样都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物理量。时间和时刻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都是混合着来用的,但是学习物理时就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区分,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第一次接触位移这种有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矢量,通过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的学习,来建立矢量的概念,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贯穿整个高中三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建立时间和位移的物理观念,知道时间时刻,位移位置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思维:严密的

1.1 质点 参考系—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阅读次数:57
1.1 质点 参考系

〖教材分析〗
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建立的第一个物理模型,是对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本节课主要有两个内容质点和参考系,比以前少了一些。我们在学习这节课时主要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要提供大量的素材来加强感性认识,这样学生才能建立理性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要详细的理解质点的条件也是要花许多时间的,所以教学设计上注重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要传递知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建立质点和参考系的物理观念,能用物理语言科学地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并建立辩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教学设计

阅读次数:55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教学设计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阅读次数:55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阅读次数:52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阅读次数:56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阅读次数:57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单元 2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以及横纵坐标交点表示的意义。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图像表达的信息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的推导过程以及掌握微分思想,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阅读次数:69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单元 2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特点,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并获取信息;
⑵掌握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并能利用所学公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并掌握对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思想与方法;
⑵通过对图像的探究,更加理解微分思想和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研究解决的重要性,理解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式的

【最新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4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阅读次数:65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自由落体运动 单元 2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以及运动性
统计代码放这里
0